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快3稳赚不赔的打法技巧 > 新闻动态 >
2025中国空军盘点:歼7所剩无几,歼35加速列装,先进战机超千架
空军大院里常年停着架褪了漆的歼-6,每次经过那锈迹斑斑的机翼我都忍不住想:中国空军什么时候能甩掉这些老古董?
如今站在长安街看天上整齐掠过的歼-20编队,突然明白有些人可能要坐不住了。
当美国防长听说咱们今年要淘汰最后一批歼-7,却在西太平洋摆出800多架四代半战机时,他们的作战沙盘估计得重画了。
二十年前美军F-22首飞的时候,咱们在酒桌上讨论的还是怎么用歼-8对抗F-16。
航空工业那会儿刚掌握三代机生产技术,没人敢想十年后会量产隐身战机。
现在空军旅级单位的机库里,三分之二停着歼-16、歼-10C这些四代半新锐,剩下三分之一在改装相控阵雷达。
那些从苏联引进的苏霍伊生产线倒成了历史文物,沈阳的脉动生产线上现在走的是双座歼-35。
有军事观察员在五角大楼内部报告会上拿双方装备手册比对,发现个惊人事实:美空军现役主力F-16平均服役年限29.3年,A-10攻击机的平均年龄41岁。
太平洋这边,我军战斗机群80%是2010年后列装的新货,航电系统迭代速度比苹果手机还快。
去年某次联合演习,参演部队的歼-16挂载新型电子吊舱,把对手的电子战飞机搞得直接返航检修。
西点军校最近的教学案例很有意思,他们让学生计算亚太地区中程导弹与航空兵联合作战效能,结果发现部署在关岛的F-22可能活不过首轮打击。
这倒不是说美国人装备落后,问题出在体系。
我军每个航空兵旅都编有随训无人机中队,预警机、加油机数量突破三位数,这种体系化建设让单机性能优势成倍放大。
五角大楼去年申请127亿美元升级F-35生产线,国会的质询会上有人拍桌子:再砸钱也赶不上中国人下饺子的速度!
飞行员的差距比硬件更致命。
美国空军去年爆出多个联队停飞整顿,因为地勤发现部分F-15的飞行数据记录仪显示,有些王牌飞行员全年实机训练不足70小时。
咱们的"金头盔"比武搞了十二届,去年夺冠的飞行员空中对抗时长突破300小时。
更关键的是训练模式改革,现在每个战术动作都要结合区域拒止体系做推演,说直白点就是练怎么在敌方导弹射程内跳舞。
洛马公司工程师私下抱怨,说F-35的Block4版本软件升级卡在117个技术难点,五角大楼急着要的发动机增推方案也延期了。
这边成飞车间最近曝光的新型机身框架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为变循环发动机准备的。
美国智库说中国六代机2028年首飞,他们可能保守了,看看去年珠海航展上那款无人僚机的机动性,某些参数已经超出现有气动理论范畴。
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:我军去年开始试点"模块化航空旅",把不同机型、不同功能单元打散重组。
这种灵活编组意味着战时能快速拼装出适应特定战场的空中集群,而美空军还在沿用冷战时期的大联队编制。
五角大楼去年秘密启动的"下一代空中优势"项目,其实是对标我们的改革方案,可惜国会的拨款扯皮又耽误了两年。
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·肯德尔年初在国会作证,说中国空军现代化速度超出所有预测模型。
他没说的是美军十年内退役了427架旧战机,只补充了289架新品;我军同时间段退役586架二代机,换装783架新机。
这个剪刀差在空军作战条令里有个专业术语叫"代际压制",翻译成大白话就是:真动起手来,对手的飞机可能还没起飞就被按在跑道上。
当年海湾战争让咱们看清了代差战争的残酷,现在轮到别人体会这种压迫感了。
不过有意思的是,美国人至今不肯承认战术航空力量被超越,他们的排行榜总把海空军分开计算。
这就像把姚明的上半身和下半身拆开比身高,纯粹是自我安慰。
现代战争打的是联合体系,咱们的空中力量早就和火箭军、战略支援部队拧成一股绳,这种整合作战能力不是简单拼装备数量能衡量的。
最近军方人士透露,空军正在试验有人机指挥无人机群的新战法。
想象一下,歼-20带着几十架攻击-11在前方突防,后方还有无侦-8高速侦察。
这种战术革新完全颠覆传统空战模式,美军现有的防空体系根本应付不来。
他们还在纠结F-35的供应链问题,咱们的六代机已经在试飞自适应循环发动机,技术代差眼看着要从追赶到超越。
站在历史维度看,从王海将军用米格-15打出"空中拼刺刀"精神,到现在隐身战机常态化绕岛巡航,这支军队最可怕的是永远保持饥饿感。
美国人总说中国军事不透明,却不愿承认每次他们刚摸清我们底牌,牌桌上就换新玩法了。
现在西太平洋的天空,到底谁说了算?看看港口里那些等着舾装的歼-35,答案早写在车间的生产进度表里了。#热问计划#
下一篇:没有了